最近阿里巴巴有两个大动作:一是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囊括的业务有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俞永福出任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另一个则是7月5日阿里移动正式宣布收购豌豆荚,王俊煜及其团队加入阿里移动事业群,向俞永福汇报。
相近的宣布时间,重合的故事主角,内里自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像阿里和腾讯这样体量的企业,双方争的不是今天的一城一池,而是长远的战略布局。在这两张巨网里,双方防御为主、兼顾进攻的谋略一直未变。除了守住各自的优势板块,腾讯一直觊觎切入阿里的电商腹地,比如投资京东,发展支付;而阿里也在积极以电商业务积累的资源,比如资金和大数据为根基,建立起自己在电商购物领域之外的其他生活领域板块,比如文娱板块。
大文娱板块的成立,让此前阿里在文化娱乐领域内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布局水落石出——原来马云下了盘这么大的棋,就是为了让阿里在电商这一航空母舰之外,再建一艘新航母,满足人们购物以外的生活需求。在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这一新航母之上,已经拥有了UC、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影业等独立品牌的小型飞船。而豌豆荚的并入,则是为阿里的大文娱航空母舰,拼上了其中一块短板,与PP助手、淘宝手机助手等应用分发平台一起,让阿里的应用分发和内容分发能力,跟依托应用宝的腾讯也有了互掰腕子的能力。
至此,通过一系列投资整合,阿里明晰了它从以电商为中心,一步步升级到以购物和购物以外的生活为双中心的逻辑,也在自己的城池之外,建立起了阻碍腾讯切入的护城河。同时,除了目前已经清晰的电商和大文娱双航母以外,包括被摩根史丹利估值390亿美元的阿里云在内的云计算,以及菜鸟等等,应该也将是阿里未来系列的航母编队之一。
大文娱:棋在电商之外
在阿里“大文娱”宣布成立的前一天,马云在杭州总部举行2016年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时拿出了他的“履带理论”:阿里巴巴会让旗下的业务和公司轮流领跑,像履带一样轮流扛鼎。首先是B2B三年,然后是淘宝三年,天猫三年,支付宝三年,阿里云三年,菜鸟三年……阿里云在2009年开始布局,预计在2019年会有大的爆发。
那么阿里云之后,阿里的下一个爆发点是什么?显然是大文娱板块。“10年后,中国人最缺什么?Double H!健康(Health)和快乐(Happiness)!”,马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过这两个H,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是阿里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实际上,在此前许多人看不懂的阿里投资和并购逻辑中,有一条主要线索正是针对“快乐”的一极,通过收购整合和自我变革,进行内容和渠道的双向布局,建造大文娱板块这一满足用户购物之外生活需求的航空母舰。
近年来,国内正处于经济消费转型的时期,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普遍满足后,大众对生活中精神需求的满足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娱乐方面的巨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催生了两个巨大的产业机会,一是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比如迪斯尼在上海开张,环球影城在北京落地。还有一种则是文化娱乐领域的“互联网+”,即如何实现文化娱乐产品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直播与网红的火爆就在此列。
整个文化娱乐产业处在了一个历史的新风口上,而产业风口从来不会有巨头缺席。最近两年,从传统巨头万达、恒大、复兴,到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纷纷在文化娱乐领域落子,经历过几波互联网风口洗礼,巨头的嗅觉要更加灵敏,更具狼性。
互联网巨头方面,腾讯以IP为核心部署泛娱乐战略,将对内容业务的投资放在各项战略首位,以微信、手Q做渠道,通过自营+合作输出内容。腾讯的内容业务包括OMG(网络媒体事业群)的门户新闻、网络视频业务,SNG(社交网络事业群)的QQ音乐业务,IEG(互动娱乐事业群)的游戏、文学、动漫和影视业务。
与腾讯的内容矩阵相比,阿里大文娱板块囊括的业务有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阿里将集团内生的文娱业务与投资收购的非电商资产合理地归纳进一个矩阵,最终形成了一个结合内容生产、多屏分发和内容变现的大文娱平台,并有望在投资与整合经验丰富的俞永福的带领下,实现成功整合。
在内容方面,随着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文学、阿里游戏先后组建和成立,阿里已经完成了文化娱乐内容的全产业链布局。在渠道方面,阿里大文娱板块主要依靠UC和优酷土豆。两者都是优质的渠道资产,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超过4亿的月度活跃用户,并初步完成了个性化新媒体平台升级,UC头条日均曝光量超60亿次;而新近完成私有化的优酷土豆,在PC端拥有3.44亿月活跃用户,在移动端拥有1.67亿月度活跃用户,在今年3月,用户在优酷土豆app的停留时间合计超过了29亿个小时。
显然,以大文娱板块为核心,阿里已经拥有了从购物向购物外的生活升级,在腾讯的传统优势领域进行反制的能力。
文娱航母再添“飞船”
事实上,这也是为何一直坚持不卖的豌豆荚最终和阿里巴巴走到一起的原因。“在行业发展趋势下,移动应用商店更应该和其它文化娱乐产品一起形成产品矩阵化,同时需要真正大数据。这些是豌豆荚升级发展的方向,这也是豌豆荚选择阿里的原因之一。”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说。而对于阿里来说,对比腾讯以微信、应用宝作为核心的强势内容渠道,阿里大文娱板块在渠道方面还需要变得更强。
豌豆荚是深耕市场超过6年的应用分发平台,不仅拥有全景式应用数据库和精品应用发掘能力,它独特的“小清新”的格调和深入的移动用户挖掘能力,一直让豌豆荚在行业中显得与众不同。据豌豆荚公布数据,其累计安装量已经超过5亿,同UC和优酷一样,都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级产品。
此外,豌豆荚的加入能够强化由PP助手、淘宝手机助手等其他分发平台组成的移动分发阵营。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 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是百度、腾讯、360、豌豆荚和 PP 助手。随着豌豆荚的并入,旗下已经拥有PP助手的阿里移动在应用分发领域有望实现超车。
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分发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变局——第三方应用商店仅做应用分发已远远不够,已经到了必须向内容分发升级的行业节点。此前,苹果就一直在试图将其应用商店从应用分发向内容分发升级,而在国内的应用商店中,豌豆荚的风格与苹果相近。
坚持每周推荐优质App的豌豆荚设计奖,是国内唯一可类比苹果商店编辑推荐的应用内容服务。而且豌豆荚是最早想到以手机助手为切入点,进入内容分发和第三方内容分享的国内公司,这点也与苹果应用商店和内容服务的路径契合。拥有强大内容服务的苹果一直致力于由编辑团队为用户挑选出计算机算法无法胜任的、传播性的强的原创内容。除了应用、音乐和图书,苹果于2015年推出了新闻应用,切入信息流产品。豌豆荚也早就察觉到用户对APP的直接搜索需求正在逐渐转变为对内容的需求,因此在旗下的应用分发业务处在盈利状态的情况下,2014年1月豌豆荚推出了移动内容搜索业务,后又推出了“像刷朋友圈一样刷应用”的信息流产品“一览”,人肉推荐短视频的产品“开眼”及游戏资讯产品“游戏小报”。这些,都证明了豌豆荚具备做内容选择与分发的能力。
这些,都与阿里大文娱板块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阿里移动收购豌豆荚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寄望于它能够加强阿里大文娱板块的内容分发能力。另一方面,并入阿里之后的豌豆荚,在阿里大数据能力的驱动下,也有希望在内容分发这一未来发展方向上走得更远,实现更加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应用内容分发,成为阿里大文娱航母上又一艘起飞的飞船。
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俞永福一语概括了阿里对豌豆荚的收购,“这不是一场基于财务的收购,确切的讲,这是一场双方基于对未来战略方向共识上的合体。大家都过了数钱过日子的时候,现在已经到了为未来而激动的时代。”
|